“无腿超人”、“轮子哥”姜小超的慈善路

人物故事 启东肢协 来源:百度百科等 5年前 (2018-08-23) 6715次浏览 已收录

姜小超,安徽阜阳太和县赵庙镇姜庄村人,出身农民家庭,他是一个乞丐,也是一名义工。虽然读书很少,但是个人思想觉悟很高。座右铭:乞讨是我的生存之路,助人是我的精神支柱。

“无腿超人”、“轮子哥”姜小超的慈善路

6岁的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失去行走能力;9岁的时候,父亲在河南焦作煤矿意外事故中不幸丧生;母亲一人含辛茹苦的拉扯他兄弟三人,后来因生活压力较大,母亲改嫁同村;13岁时,开始外出乞讨,靠乞讨维持生计,一向乐善好施的他已经在公益之路上走过了精彩的20个多个春秋。他是游走江湖的独行侠,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极力播散爱心种子。是一位热爱公益事业的忠实志愿者。

2008年5月,福建福州。姜小超怀揣着讨来的30多块钱,准备给自己买一件凉快的衬衫,20多度的气温,他依然穿着厚厚的冬装。可是,在街头看到汶川地震的募捐点,姜小超走不动了。“当时现场放的片子,让人看了心里酸溜溜的。”没有犹豫,姜小超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捐款箱。一块一块的零钱,他一张一张地投进去。等全部投完准备离开的时候,周围突然响起了掌声。那一次感动令姜小超感触很深,“我突然发现,我原来也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2010年11月,姜小超在宁波市城隍庙步行街,遇见“爱心同盟”为白血病女孩王荣义卖募捐治疗费。姜小超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天的全部所得捐给了王荣。 “爱心同盟”工作人员既感动又不忍,他们知道姜小超的钱得来不易,劝他留点生活费,姜小超坚决不同意:“这位姑娘现在有生命危险,比我更需要钱。 ”

2011年10月31日加拿大华人网新闻报道《“无腿超人”姜小超 手驱“风火轮”走全国(组图)》一个双腿残疾的身躯,两个平板车的轮子,论谁都不会想到,这样的组合竟然能跑到30码的时速,就连自行车都有点望尘莫及。2011年10月18日深夜,当这个身影出现在浙江金华市区街头的时候,看到他的人无不惊讶万分。他是谁?来自哪里?为什么仅靠两个轮子,也能飞快地奔跑?2012年34岁的姜小超来自安徽阜阳,自幼失双腿残疾的他靠着两个轮子和一双比常人粗粝的双手行走。当我们遇到他时,小超正在浙江金华人民东路路口等待一位愿意捐助给他衣服的大妈:“等了半个多小时了,可能是我来得有点晚,好心人始终没有出现。”面对旁人的指指点点,小超并不在意,反而会很友善地打个招呼。闲聊中,我们得知,小超来金华5天了:“一路从苏州过来,在宁波呆过一段时间,想在浙江找份工作,所以又赶到了金华。”

2012年2月18日,他推着一副板车轱辘,“划行”100多里地,历时近8个小时,从太和县来到文峰公园,只为参加“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帮助残疾儿童的公益活动,并将乞讨来的160元钱全部捐给了活动现场。他就是手驱“风火轮”的“无腿超人”姜小超 。

中安在线2012年4月6日讯 “我找不到工作,但我想帮助别人,就只能讨饭。”姜小超,阜阳太和人,35岁,他是一个乞丐,也是一名义工。一副13公斤的板车轮子是姜小超的代步工具,让很多人第一眼看到他就印象深刻。在板车轮子上,26年间,他走过了全国十几个城市。乞讨,是他的经济来源,而公益,则是他的精神支柱。2012年4月,这位“车轮上的义工”来到了合肥,继续乞讨,也继续着自己的爱心之旅。

2012年6月,合肥电视台教育法制刘淳淳、郑春梅报道 《驾“风火流星”轮踏遍全国 乞讨生活曾不堪回首》这是一个不用双腿,而是将自己的身体架在一个车轴上,一手当动力,手掌控方向,照样行走自如,这是一个自称拥有私家车的乞讨者,驾驶他的爱车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去过全国的很多地方。

2012年6月,安徽电视台-法治时空闪婧、胡茂华、李强报道《趴在板车轮上乞讨的人–姜小超》在淮河路步行街总是会出现一个趴在板车轮上乞讨的人,经过了解我们得知他的名字叫姜小超,姜小超35岁,家住太和县,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一副班车轮子就成为了他26年的腿,从13岁开始姜小超就踏上了乞讨之路,而令我们不能想到的是,20多年来他乞讨的钱用于了公益事业。他说: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在姜小超的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姜小超说:一个人只有一个一辈子,我们不但只为自己着想,更要为他人着想,用你的爱心去唤醒别人的爱心。记者手记:坚强乐于公益的姜小超,始终在爱的征程上一路前行,在车轮轮子上前行的他,一路乞讨一奉献着爱心,身残志坚的他,用乞讨来的钱,帮助那些更需要爱心的人群,结束对姜小超的采访,身为媒体工作者的我们,深深地被他感动,感动他——舍己为人爱心奉献的精神;感动他——持之以恒坚强不屈的信念。

“无腿超人”、“轮子哥”姜小超的慈善路

2012年7月20上午,肢体残疾的姜小超手推代步车来到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在“清洁家园、保护水源”的志愿行动宣誓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和230名“战友”一起,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守护“大水缸”行动。

2012年10月27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宁夏新闻网》、兰州百度贴吧、兰州天涯社区、宁夏天涯社区、爱心网易、腾讯、新浪、搜狐博客纷纷转载、跟踪报道了冯静如的事迹,引起了全国诸多爱心网友的关注。为了爱心持续接力,甘肃兰州五洲皮肤病医院专门为冯静如开通了爱心救助热线。

10月28日,安徽合肥靠板车轮行走大江南北的爱心乞丐姜小超从网上了解到冯静如的事迹后,拿出自己2个月时间在浙江宁波、绍兴、安徽合肥乞讨来的300元钱邮寄给远在兰州接受治疗的冯静如。

家住太和县城的李女士脑海中至今还常浮现这感人的一幕:2013年5月4日下午,“情系雅安——爱心义演募捐”活动在太和县文庙广场举行。一个黑瘦的残疾人趴在一个车轱辘上慢慢“走”来,黝黑干瘦的右手像握鼠标一样握着一只拖鞋,与左腿交替向前迈出,艰难地“走近”捐款箱,从破旧裤子口袋掏出一把把一元、五角、一角的零钱,放进捐款箱,然后默默离去。过了一会,他又返回来,再次掏出钱,带着歉意对工作人员说,口袋里都是零钱,没掏干净。现场的人都感动了,李女士更是当场落泪。

2013年5月份“安徽好人”已经评选揭晓,太和县赵庙镇 “无腿义丐”姜小超当选‘阜阳“无腿义丐”姜小超当选5月“安徽好人”榜’。

据新华网安徽频道讯《“无腿义丐”姜小超凤台为留守儿童插上爱的翅膀》“谢谢叔叔……您的一番话,让我懂得了怎样感恩。”2013年6月26日上午,被称为“无腿义丐”的姜小超来到凤台县城关镇中山社区,为男孩詹赛威捐出了积攒许久的乞讨所得。在詹赛威哽咽着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姜小超的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许。詹赛威,13岁的他,在凤台三中上初二,和奶奶、爷爷相依为命。父亲在他三个月时因车祸死亡,母亲当年改嫁。家中的叔叔重性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常年在淮南精神病院治疗。姜小超,太和县赵庙镇姜庄村人,35岁,2013年5月份被评为“安徽好人”。他是一个乞丐,也是一名义工。26年间,他走过了全国十几个城市。一路乞讨,一路帮助别人,为汶川地震捐款、帮助白血病女孩和失学儿童……尽管自己的境遇很困难,但他始终在帮助更困难的人。这些年来,他共为孤寡、病患捐助数万元,现在他还资助着一名贫困学生。

2013年7月4日下午,当从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无腿义丐”姜小超汇来的600元钱,“花好理发室”店主刘泽好激动地落下泪来。刘泽好47岁,妻子是智力二级残疾。多年来,附近居民和辖区居委会的残疾人协理员对刘泽好全家格外照顾,不仅会上门辅导、训练,还给刘泽好一家申请了低保。为了感谢社会对自家的帮助,刘泽好开始主动帮助辖区里40多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免费理发,每个月都要抽出时间去给他们上门服务。(本网曾报道《妻子,你是我一生的牵挂》)由于“花好”理发室开张的时候,添置的很多东西都是从二手市场买来,大部分都已损坏,不能使用,这给经济拮据的刘泽好带来困扰。得知情况后,为了帮助刘泽好完成他的感恩“心愿”,姜小超立即拿出自己乞讨来的600元钱,汇给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转交给刘泽好。“谢谢姜小超的心意,我一定会好好用这笔钱,希望他能够信任我”,刘泽好告诉记者,他打算更换一套新的理发用具,更好地为社区里的残疾人服务。

2013年7月份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评选揭晓,本次共选出优秀典型13个。集体典型5个,个人典型8个,其中传播爱心不停歇阜阳“车轮上的义工”残疾人姜小超被入选感动江淮人物典型之一。

人民网枣庄2013年8月5日电 8月2日,枣庄市首届公民道德公益论坛在枣庄市峄城区职业中专报告厅拉开帷幕,论坛为期三天。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全国道德楷模的现身说法,宣传伦理道德的理论与实践,推动社会爱党爱国、孝亲尊师、积德行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会和谐。在枣庄市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骨干、学校领导、学员等2000多名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姜小超老师以一篇《爱的传递》弘扬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一举释怀了多年来个人乞讨人生路的经历。

2014年03月26日青海新闻网讯《“无腿超人”姜小超青海献爱心》3月19日姜小超的车轮“驶”进西宁的土地。从火车西站出站后,许多人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可他仍然坚定地向前走,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他坐在板车轮子上“行驶”着。姜小超穿着一件红色的马甲,马甲上印有“孝亲尊师”“孝行天下”的字样,虽然身患残疾,但精神很好,幽默、健谈。就是这样一个健康向上的人,6岁的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失去行走能力,板车的轱辘,就是他的出行工具。轱辘中间的横杠上绑着一根绳子,绳子固定住绵软无力的双脚,整个人架坐在轱辘的横杠上,双手撑在地上,向前走。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却有着“无腿超人”“车轮上的义工”等光环。“西宁,一个给人感觉很纯净的城市,这里的人都很友善、淳朴,我很喜欢。”姜小超说。这次来到西宁,是为了他从网上看到的青海贫困儿童。在西宁的一个星期时间中,姜小超先后去了西宁长青小学、澄川小学以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等地的学校,给贫困儿童带去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及现金,这些东西,都是他靠乞讨挣来的钱购买的。在澄川小学,姜小超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传统教育课,看到学校内只有一年级的孩子有《弟子规》后,他向孩子们承诺,回去后,要为全校每个孩子募捐到一本《弟子规》。

“无腿超人”、“轮子哥”姜小超的慈善路

2014年3月27日人民网讯《靠轮子行走姜小超途经西安乘地铁 一路遇到好心人》姜小超讲,26日中午刚从西安下火车,想在回家途中转乘高铁感受一下现代火车的速度。地铁志愿者得知他的去向后,为其打开残疾人通道,并送姜小超上车,同时告知北客站工作人员到站提供帮助。姜小超感叹,自己途经西安,从西安火车站到北客站,匆匆不到3个小时,他一路上遇到的都是热情的好心人。在地铁上,姜小超的残疾程度和他的车轮也引起其他乘客关心,周围的乘客主动上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很多人都主动伸手帮他抬车轮,虽然大家都不认识,但从西安人友好的眼神中,他深刻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好客。

8月12日上午,在中国好人网合肥分会代会长董勇的带领下,在中国好人网志愿者姜小超的再次爱心支持下,志愿者韦浩斌、李炳安、冯涛、杨志全、周海莲等一行,前往合肥市长丰县朱巷镇看望慰问了捐献器官贫困重病90后男孩刘海龙、抗美援朝老兵“铁骨硬汉”杜会田,慰问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右图为许道让、姜小超、韩友权、董勇等众多志愿者一起合影留念。

2015年10月22日阜阳新闻网讯:10月20日,在小彦君家,志愿者们遇到了姜小超。据介绍,姜小超自幼双腿残疾。他把黄包车轮子作为自己的双腿,几乎走遍了全国,被称为“无腿飞人”。姜小超 没有劳动能力,多年来靠乞讨为生。得知小彦君的遭遇后,他先后6次通过微信红包捐款,“最多一次200元,最少一次10元,总金额606元”。在此期间,有志愿者曾致电姜小超:“你的钱来之不易,别捐了。”姜小超却说:“我能尽一份力,心里很高兴,手里有多少就捐多少”。当日上午,听说志愿者们要把爱心款送到小彦君家。姜小超一早起床,驾驶一辆电动三轮车从太和县赵集镇赶往桑营镇,行程几十公里。他此行的目的很简单,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小彦君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

2015年10月24日,太和县第十一小学校园内。姜小超与学生畅谈人生:我助人我快乐。

“无腿超人”、“轮子哥”姜小超的慈善路

26年间,他走过了全国十几个城市。乞讨,是他的经济来源,而公益,则是他的精神支柱。一路乞讨,一路帮助别人,为汶川地震捐款、帮助白血病女孩和失学儿童……尽管自己的境遇很困难,但他始终在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10月24日,这位“车轮上的义工”用乞讨来的积蓄,购买410本《弟子规》捐献到太和县第十一小学,继续着自己的爱心之旅。他就是“安徽好人”姜小超。“帮助别人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姜小超是太和县赵庙镇姜庄村人,今年35岁,他是一个乞丐,也是一名义工。他的义举感动社会。


启东肢协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无腿超人”、“轮子哥”姜小超的慈善路
喜欢 (20)